近日,北京市對外公布 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發布了2023年十方面任務。
其中,在任務八——“著力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綠色轉型”中,報告提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制定新一輪熱泵支持政策,開工建設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綜合能源站工程等項目,落實推進光伏發電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新建公共機構建筑、園區、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50%,力爭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提高到13%左右。
自國家碳中和政策提出后,北京持續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尤其在熱泵領域,推出了眾多政策支持。例如,北京使用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改造最高可獎補5000萬,大力推動淺層地源熱泵(不含水源熱泵)、再生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等供熱制冷技術與常規能源供熱系統融合發展……并提出到2025年,新增熱泵供暖應用4500萬平方米。
來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供熱辦的數據顯示,2022—2023年采暖季,本市城鎮地區供熱面積預計達9.33億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熱面積6.57億平方米,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清潔供熱。但在北京農村地區,以熱泵、光伏等清潔能源為主的清潔供熱,依舊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