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月31日公布的最新PMI數據顯示,在疫情快速過峰下,我國經濟正在迅速恢復常態。1月份,制造業PMI為50.1%,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分別較上月提升了3.1和12.8個百分點,好于預期。良好的數據表現讓各方對新一年的經濟增長充滿期待。目前來看,后續經濟增長至少有兩大看點支撐,消費升級復蘇和技術創新加碼。
超預期的消費升級復蘇
首先看消費數據。疫情政策放開后的首個春節假期,為本年度經濟帶來了久違的開門紅。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其中,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分別增長10%和13.5%。這背后,是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拉動。
去年底到今年初,包括家電換新等一系列促消費一直在持續加碼,不斷顯效。來自京東平臺的數據顯示,2022年洗地機、洗烘一體機等產品銷量同比增長50%;2023春節期間,超薄平嵌冰箱成交額同比超160%,低音破壁機成交額同比超5倍。蘇寧易購春節長假全國門店家電以舊換新訂單量同比增長3倍,大容量智能冰箱銷售量同比增長115%,包括凈水器、消毒柜等在內的健康家電銷售量同比增長154%。
從主流平臺統計數據中高增長的家電品類來看,消費升級復蘇的勢頭展露無遺。
春節過后,中央層面和各地方政府紛紛召開會議繼續部署穩經濟舉措,促消費仍然是其中的重頭戲。1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加力擴消費”,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促消費活動,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在上海、廣東、遼寧等多個省份陸續發布的經濟發展行動方案中,促消費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另外,今年以來多地銀政企積極助推住房消費市場回暖。自1月5日央行下發關于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長效機制的通知以來,房貸利率下調的城市在不斷增加,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統計,今年新調整利率下限的城市已接近20個,包括鄭州、天津、沈陽、福州、廈門等重點城市。各類住房消費支持政策的加速落地,將成為助推消費市場增長的重要力量。
制造業的創新加碼
消費升級增長的背后是產品和技術的日新月異。雖然遭遇疫情和貿易戰等多重影響,但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升級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制造企業紛紛以收并購、投資等方式向產業上游延伸及關聯產業橫向拓展,深入高端制造業領域,在技術創新方面成效斐然。美國總統拜登1月26日在公開演講時指出,美國在科研投入上的比重從世界第一掉到世界第九,而與此同時,中國從幾十年前的世界第八升到了世界第二。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介紹,最新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顯示,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我國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28.0萬件,是世界上首個超300萬件的國家,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2.4萬件,同比增長24.2%,占發明專利有效量的比重超過四成。并且實現了量質齊升。
企業層面看,從傳統制造業龍頭到高精特新的新型科技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都是碩果累累。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近日發布全球250強專利領導者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的100大專利持有者名單中,中國有包括中科院、美的、華為、格力、海爾等在內的30家企業和機構上榜,其中,美的位列第七。
以傳統家電業務起家的三大制造業巨頭美的、格力、海爾為例,它們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表現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的縮影。
美的集團的多元化擴張成效有目共睹,近日又明確表示,在穩固核心業務的同時,啟動第二引擎,發力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先進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驅動增長。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方面,對庫卡股份收購完成后成效開始顯現,已發布多款面向國內需求的產品,推動供應鏈本土化、把握中國市場機會將是庫卡未來發展的重點。
格力電器多年來致力于在新能源業務方面開疆拓土,率先在空調機組應用了光伏和儲能技術后,又收購了銀隆新能源并更名格力鈦,使新能源電池與格力光儲空零碳源系統結合,截至2022年9月,格力鈦授權專利已達2489件。今年初又高調宣布進入預制菜領域,切入點便是在冷鏈、家電方面的智能裝備,其在智能裝備領域經過十多年積累也有望進入收獲期。
海爾集團在上一年實現了氣懸浮壓機、零嵌冰箱、航空溫控集裝箱等原創技術重大突破,新增“國際領先”技術鑒定23項,累計264項。智能創新方面更是布局已久,當前正在以海爾智家為載體,完成從智能家電→智慧家庭→智慧生活的迭代升級,同時不斷優化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做深大健康產業、城市治理互聯網、汽車產業互聯網和新能源產業互聯網四個垂直領域。
此外還有,TCL,創維、海信等傳統家電品牌當前都以先進制造企業的形象躋身國際市場。三年疫情,這些企業沒有放慢創新的步伐,反而是根據市場變化,不斷開拓出新的增長極,加速向高質量發展車道切換。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卡塔爾世界杯兩大頂級賽事場館中,來自中國企業的先進制冷空調設備、超大LED大屏都成為中國智造的有力注腳。
總之,中國經濟的開年表現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30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作為市場晴雨表的資本市場反應更是直觀,外資正在以創紀錄速度搶購中國股票,1月前三周購入的中國股票金額已經超過了2022全年數量。盡管放眼全球市場的未來,依然充斥著各種不確定,但在當下,我們有理由對2023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充滿信心。